中兴日报
 凯邦  马树山  河北邯郸版  龚国林  腿打断  2024  法制聚焦  a href=_1__2_/a  2026
投稿中心
  • 新闻首页

  • 环球新闻

  • 关注焦点

  • 财经要闻

  • 科技时代

  • 汽车之家

  • 房产居家

  • 娱乐动态

  • 时尚潮流

  • 健康养生

  • 旅游度假

  • 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养生 > 人群养生 > 五类亲戚如何处

五类亲戚如何处

时间:2019-02-07 19:1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次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精神与卫生博士 汪 冰

  近日,“表面亲戚”一词突然在网上蹿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其实,“表面亲戚”这一现象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主要是因为亲戚不是一个有选择的人际关系,而是由亲缘、血缘关系决定的。所以,即使是亲戚仍可能三观不合,以至于出现碍于亲戚关系只能维持表面和谐的现象。

  此外,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亲戚之间的亲疏。在过去,亲戚可能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农忙季节或是生活困难时,人们往往会寻求亲戚的帮助与接济。而今天,人们的经济独立性加强,开始有了真正的社会保障系统如医保、社保等,即使没有亲戚,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也因此,人们逐渐从“亲友圈”转向“朋友圈”或“人脉圈”。从功利的层面讲,现在对你最重要的人已经不是亲戚,而是生活中认识的朋友,或职场中结交的人脉。且朋友圈和人脉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可以选择和你价值观相同、有共同利益的人来做朋友。正因为实现了这种利益转移,才会使亲戚之间形成表面上的客气,而非实质上的彼此需要与依赖。

  不仅如此,由于现在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有很多人并没有生活在自己从小出生的地方,当失去了共同的地域和语境,共同语言变少,聊天时的话题就会变得浮皮潦草。

  亲戚见面往往一团和气,但面对一些较为极端的“表面亲戚”时,还是会给人带来困扰,对此汪冰给出了一些建议:

  1.言语刻薄型。在一群亲戚当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太会聊天的”,比如,你说涨工资了,他会说“这么大了都没结婚,挣再多有什么用”;当你结婚家庭幸福了,他又会说“你那点工资连孩子都养不起,结了婚也是负担”。

  面对这类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自己其实也挺发愁的,就不要再提了。如果对方还是滔滔不绝,你可以找个借口中断谈话,比如“我去帮您倒杯水”,或是变成发问方,不给对方提问的机会,询问对方生活中的事情,有的时候你的询问表现出对他的关注,反而让他感觉受尊重,忘了有关你的话题。

  2.贪小便宜型。有些亲戚总是喜欢在你遇到好事或有所成就时出现在你面前,蹭一些好处、捞一点油水,面对这样的亲戚可能有人会苦恼不已,但又碍于亲戚情面不好意思拒绝。

  遇到这样的亲戚首先你要弄清楚,这个亲戚在你心中的定位,你是想与之保持亲近、维持亲情关系,还是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这是一段你不能割舍的亲缘关系,那对于一些小事你应该学着看开,不要过于斤斤计较。毕竟,当你对别人来说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反而说明生活给予你的更多。但如果,对方的行为比较极端,让你忍无可忍,不想再维持这种表面关系时,你可以勇敢地说“不”。

  3.冷漠无视型。还有一种亲戚,平时自己过自己的,与你几乎没什么交集,甚至当你想与对方走动、维系一下感情时,对方却表现得不太热情。对于这种人,尊重对方设定的人际距离就好。表面亲戚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很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尊重彼此的人际距离。中国人很容易有这样一个心理设定:既然是亲戚,就应该多走动,加强联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尊重彼此反而让大家都轻松。

  4.炫耀比较型。在亲戚当中,不乏这样一种人,总喜欢在大家面前炫富、晒幸福。遇到这类亲戚,不必急着反感,其实这类人的心理需要无非就是求关注、刷存在,想要听到大家对他的赞美和认可。所以你只要顺着他的话去夸赞几句就好了,然后静静地坐在旁边看他“独自表演”。

  5.虚情假意型。有一些亲戚在平时会很热情,跟你不分彼此,谈笑风生,还总是爱说“有事说话,别客气”。但实际上,当你真的需要他的帮助时,他却摆出诸多托词和借口。面对这样的亲戚,你心里明白即可。当对方跟你热情时,你也礼貌回应,但对于他说的话不用太当真,也不要报什么期望。

  与此同时,汪冰认为,虽然好像“表面亲戚”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生疏,但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当你与亲戚之间的联系变得不那么紧密时,你所要承受的负累也会相应减少,大家都会变得更轻松,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传统的观念去维系“表面”,真实地去做自己就好。▲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好评
    (0)
    0%
    差评
    (0)
    0%
    (作者:网络整理)   /   责任编辑:采集侠
    • 上一篇:放假“眼过劳”?多放风筝防近视
    • 下一篇:脾胃不好,多梳发际
    • 收藏
    • 打印

    相关阅读

    资讯列表

    • 养生知识
    • 保健按摩
    • 人群养生
    • 合理膳食
    • 生活百科

    文章排行榜

    • 1 “春节病”来拜年专家教你如何预防
    • 2 动脉硬化了,过年更要管住嘴
    • 3 牛奶、香蕉、茶叶……它们真的不能空腹时吃喝
    • 4 身体胖了,脑容量却小了?研究发现:肥胖导致
    • 5 为保持肠道健康须避免这3种食物
    • 6 防衰偏方,不一定管用
    • 7 最棒的乳制品零食是酸奶
    • 8 老人过年注意几点
    • 9 如何减肥更科学
    • 10 五个迹象提醒你盐吃多了!

    热门标签

      2019年 2019 这个 资本 上市 高科技 上交所 出了 华夏 房产 黄金 司机 加息 油耗 餐饮 保险资金运用 睿思 高雄市 佩奇 鸡蛋 连续 只要吃得正确 增资 蜂蜜怎么吃 LV包 开始 S10E 动刀 支付市场 搜狗
    返回
    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投稿指南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2024 ZHONGXINGDAILY. 中兴日报 版权所有

    ×